对养殖场来说,老鼠可不是小麻烦。它们偷食饲料、污染水源,还会传播疫病,让养殖效益大打折扣。老鼠不仅繁殖快,还特别记教训,普通灭鼠方法往往只能管一时,治标不治本。今天就结合科学原理,给大家分享一套适合养殖场的灭鼠方案,帮你高效控鼠!
01先搞懂:老鼠为啥越灭越精
别小看这些小家伙,它们的适应能力远超想象,这也是灭鼠难的核心原因。
记吃更记打,警惕性拉满
善于汲取“教训”,这是它能长期依附人类为生的重要原因。一旦它吃了毒饵而未被毒死,它就能在以后的几个月内牢牢记住毒药的味道,不再触动用这种药配成的毒饵。上当的次数多了,老鼠的疑心也越来越重,对于在它周围出现的新东西,无论是一张纸、一段木头,还是一堆麦子、一块蛋糕,老鼠都要躲避、观察一番,再试探性地接近、接触,确定周围无声音或者可吃时,才逐渐恢复正常活动,这也就是老鼠“新物反应”。
强者存活,抗药性越来越强
由于老鼠的新物反应,放置食物和调查鼠情的时候,第一天被老鼠吃掉的并不多,要到第二、第三以至第五天才能达到高峰。并不是每只老鼠都同样狡猾,也有傻头傻脑的,这些笨老鼠往往是短命的,它们不是被夹子夹住,就是被毒药毒死,也可能被猫吃掉,活下来的都是比较精明的,它们的后代也会继承这些能力,这就导致后续灭鼠越来越难。
繁殖+迁入,恢复速度惊人
灭鼠后老鼠数量回升快,一方面是幸存老鼠繁殖力变强,灭鼠后老鼠的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,原来有十只鼠的地方,只剩下三、四只,取食和隐藏更加方便,同时消灭掉的老鼠中,老弱病幼占的比例较大,壮年的老鼠较少,灭鼠后残存鼠的平均繁殖力,比灭鼠前要高,而且灭过老鼠的地方,幼鼠成活率较高,实际上是老鼠适应性的体现。另一方面是周围老鼠会往空出来的养殖场迁移,小范围灭鼠后,腾出了不少地方,周围的老鼠却照样拥挤,就会迁移过来,尤其是那些刚有独立活动能力的老鼠,更是东跑西窜,有空地方就占领,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,如果灭鼠的地方很小,用不了多久,空位又会被占满,灭鼠面积越大,占空位的影响越小。
02养殖场灭鼠:选对方法很重要
养殖场环境特殊,既要高效灭鼠,又要保证畜禽安全、避免污染,可以结合下面方法使用,效果更好。
器械灭鼠:适合小范围精准打击
用鼠夹、鼠笼、粘鼠板等工具,或者利用一些普通工具破坏鼠的栖息地,待鼠跑出时将其杀死。
优点:不污染环境、对人畜安全,鼠尸清楚可见,便于处理。
缺点:费人力、物力,且使用不方便,往往只能消灭鼠群中的一小部分,剩余的鼠由于对捕鼠器械产生恐惧再捕几乎无效,不适用于大规模灭鼠活动。
适用场景:家庭、养殖场小角落等低密度、小范围区域,比如仓库角落、宿舍周边,注意同一种工具别连续用。
大面积灭鼠:避免老鼠回迁的关键
老鼠喜欢往生活条件好的地方搬迁,一个地方灭鼠后,老鼠减少,周围老鼠很快会迁进来“补位”,所以养殖场灭鼠最好扩大周边灭鼠面积。
原理:灭鼠面积越大,周边的边界相对越短,老鼠迁入的机会就越少,灭鼠效果越好,老鼠的数量就越难恢复。如果不痛不痒地消灭一少部分,老鼠边灭边生,就做不到除害的效果,有的小范围灭鼠后,看不出明显的效果,实际上打的是消耗仗。要避免这种情况,就是尽力做到打歼灭仗,在较短的时间内,消灭大部分老鼠。
化学灭鼠:大面积灭鼠的主力,选对药剂是关键
急性杀鼠剂:毒性作用快速、潜伏时间短,又称为单剂量灭鼠剂,急性灭鼠剂毒饵用量少、使用方便,适合农田紧急疫情时灭鼠或快速降低鼠密度,但对防治家栖鼠效果较差,由于鼠类摄食是断断续续的进行,有的尚未吃或未吃足致死量的鼠药出现中毒症状而停止摄食。作用速度快,大多数没有特效解毒剂,有的甚至有二次或三次中毒的危险性(比如畜禽吃了中毒老鼠),因而使用不安全,养殖场不建议使用。
抗凝血灭鼠剂:更适合养殖场!多次小剂量食用比一次大剂量更有效,老鼠不容易察觉,而且安全性高,灭鼠效果更持久,是现在主流的选择。
灭鼠的过程,也是对老鼠的“筛选”过程 —— 抵抗力弱、不狡猾的老鼠被消灭掉,剩下的强者适应力会更强更快的繁殖,甚至会产生抗药性,这也导致后续灭鼠更难。
大量的实践证明,单一的治标方法,只能暂时降低老鼠的密度。开始用有效的治标方法,连续使用后效果每况愈下,需要长期巩固反复处理,鼠害控制的代价也越来越大。目前最好的方式是器械灭鼠和化学灭鼠搭配使用,比如大面积用抗凝血毒饵压低密度后,局部用鼠夹和鼠板清理残留老鼠。
除了定期灭鼠,还要做好防鼠基础工作:比如及时清理饲料残渣、封堵养殖场的墙洞和缝隙、定期检查鼠洞并破坏,从源头减少老鼠的生存空间,才能真正长期控住养殖场内的鼠害。
